English

改变世界的机器

1999-11-01 来源:光明日报 ■王蒲生 刘晓君 我有话说

在上个世纪的最后20年里,人们将内燃机装在马车上,开始在道路上行驶。很少有人想到,在将要来临的新世纪里,这种简陋的工具,竟成了“改变世界的机器”。

最初的汽车十分简单:车轮完全模仿马车的轮子,引擎仍旧安装在前边,替代马的位置,并由一系列传动装置和离合器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车轮上去。由于后轮提供推力,驱动轴必须笨拙地从车子前边伸向后轮的车轴。之所以如此简陋,是因为最初的汽车制造者们,无论是欧洲人,还是美国人,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发明家,没有一个在机械工程方面受过正规训练。也正因为构思简单,故而在不长的时间里,许多工程师和热爱机械发明的业余人士都产生了相似的汽车构想。尽管目前有人将德国人卡尔·本茨1886年制造的“无马马车”追认为世界第一辆汽车,但实际上,没有人可以理直气壮地声称自己是发明汽车的第一人。

从效用上说,早期的汽车也是乏善可陈。那时还没有专用的硬面道路,汽车只能屈尊在马路上爬行。在乡村闾里,常常陷入泥淖而不能自拔。由于故障频繁,驾驶者呆在车下的时间比在车上的时间还多,通常是以满身泥浆和油污结束令人不悦的行程。毫不夸张地说,当时的汽车只是富人家中聊胜于无的炫耀品。

汽车的大量繁殖,并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,是在本世纪发生的。不过,它并非直接导源于技术上的革命,而是肇始于商业上的成功。

1913年,精明的美国汽车制造商亨利·福特在汽车生产过程中,首先采用了科学管理方法、流水线作业和标准化批量生产。高效率、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导致汽车售价暴跌。汽车商们还通过广告促销、分期付款等营销手段,营造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。汽车以商品的形式,成为普通家庭的消费品。

汽车一旦普及,其效能就远远超出交通范畴。就用户来说,除便利出行的功能之外,驾驶汽车还被当作实现个体自由的理想途径,可以在任何时间、以任何速度,去任何想去的地方。

就社会而言,汽车工业以及相关产业又是巨大的经济驱动力。它可以带动机械制造、钢铁、橡胶、石油、玻璃等产业的发展,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。在被誉为是“车轮上的国家”的美国,有1000万人受雇于汽车制造、销售或维修行业。每六个企业中就有一个要以某种方式依赖汽车工业。汽车发展的历史,就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历史。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说:“一辆汽车可以用来解释所有经济学的几乎全部内容。”

1976年,美国建国200周年时,美联社邀请270多位资深记者,罗列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。结果,“亨利·福特的T形车及汽车的兴起”高踞第十位,位居越南战争、罗斯福新政、购买露易斯安那州、1954年最高法院废止学校种族隔离制度等重要政治事件之前。汽车之于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性,由此可见一斑。

汽车还是地球环境的重塑者。为其铺筑的经纬交织、绵延无尽的沥青和水泥道路,如蛛网般缠绕于行星表层。再加上星罗棋布的加油站、维修点,地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,已被深深地打上了汽车的痕迹。真可谓是“改变世界的机器”。

不过,汽车对世界的改变并非总是令人欢心鼓舞。它的负面效应也足以令人一筹莫展。如今,汽车是最大的能源消耗者和耕地占用者;它的尾气是最大的大气污染源;车祸事故制造的死亡和伤残事件超过了任何自然灾害。

令人难以释然的是,目前还未找到消解这些负面影响的良方。巨量的车轮仍在日夜不息地滚动,汽车数量仍在增长。发达国家的家庭,在拥有了第一辆汽车后,开始拥有第二、三辆;发展中国家则急着想跨入汽车时代。下个世纪,汽车将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